莫邦富的日本管窺(166)环球网的翻译报道错得实在离谱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莫邦富:前些时候,笔者在日本财经媒体钻石在线发表了一篇专栏文章,指出中日之间的投资新倾向:从日本投资中国转变成中国投资日本。
文章还举出一正一反的实例,来强化读者的印象。先是通过JETRO(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对中国企业的招商引资活动的叙述,描述了日本方面对吸引中国企业去日本投资的重视力度的变化,同时还批评了日本银行的守旧和僵硬的服务态度。
这篇报道不仅在日本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在中国方面也获得了很多媒体的翻译转载。其中一家是在中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环球网。可是,读完环球网的翻译报道,却使我不得不为自己维权。
首先,环球网擅自在报头将这篇报道的作者写为“莫邦富 丰豆”。我素昧平生的那位“丰豆”仅仅是摘译者而已,报道文章的末尾也清清楚楚地标示着“作者莫邦富,丰豆译”,显然是环球网的编辑在进行排版时做出了违反出版媒体界常识的处理!
其次,作为一篇摘译稿,摘译者显然在许多地方没有读懂原文,犯下错得离谱的错误。有一位读者就毫不客气地指出:“这篇报道(错得离谱叫人)读不下去。”
比如,明明是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工作人员看到笔者出版新书后,以“与日本企业做生意,需要相互理解文化差异”为由头,热心地在北京一家法律事务所举办推介会,成功吸引了许多对与日本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感兴趣的人。而在环球网的翻译报道中,“笔者”的我却成了主语。
・・・・・・
https://cn.nikkei.com/columnviewpoint/tearoom/27153-2017-09-22-02-25-13.html
附:
日媒:吸引企业投资,中日角色已互换
2017-09-15 00:24:00环球时报 莫邦富,丰豆 分享 104参与
日本《钻石周刊》9月14日文章,原题:不响应中国企业的投资热,日本企业正浪费机会 笔者不久前与在某日企工作的中国友人聊天时对他说:“若有中国企业想到日本发展,请务必告诉我。日本某县与我谈过招商引资的话题。”笔者以前在中国经常碰到这种情况,只不过当时是中国地方政府或开发区希望笔者介绍日企赴华投资。现如今,是日本地方政府希望笔者介绍中国企业赴日去投资。笔者首次经历这种事情,让人突然感到时代潮流已在我们身边悄然改变。
令笔者感受最深的是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设立。这是个“鼓励日本企业走出去”的组织。但近年来,该机构已成为全面支援对日投资的机构,积极呼吁国外尤其是中国企业到日本投资——不仅对中国企业展开宣传,还对其在日设点予以支援。一名上海友人在日本设立公司时,在该机构提供的设施内办公近半年。
以往在京沪等地举办的活动,若非特别邀请,该机构负责人不会参加。但最近两年,该机构至少会派驻华办事处的中国职员到场,有时主要负责人会参加。为吸引中企赴日投资,该机构北京办事处经常举办日本经济沙龙,还与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联合举办类似活动。
笔者在不知不觉中也加入到此类营销活动中。例如,笔者在所著新书汉语版出版时,听取了“与日本企业做生意,要相互理解文化差异”的建议,在北京一家法律事务所举办推介会,成功吸引了许多对与日本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感兴趣的人。笔者还熟练运用“微信”等新潮技术呼吁中企到日本投资。
这一主配角转换的状况,令人切身体会到时代的变迁。但反观日本国内,媒体仍在报道中国经济“崩溃”的新闻,如同还在梦中,似乎对如今商业最前线的变化不能理解。(作者莫邦富,丰豆译)
http://oversea.huanqiu.com/article/2017-09/11249033.html
文章还举出一正一反的实例,来强化读者的印象。先是通过JETRO(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对中国企业的招商引资活动的叙述,描述了日本方面对吸引中国企业去日本投资的重视力度的变化,同时还批评了日本银行的守旧和僵硬的服务态度。
这篇报道不仅在日本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在中国方面也获得了很多媒体的翻译转载。其中一家是在中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环球网。可是,读完环球网的翻译报道,却使我不得不为自己维权。
首先,环球网擅自在报头将这篇报道的作者写为“莫邦富 丰豆”。我素昧平生的那位“丰豆”仅仅是摘译者而已,报道文章的末尾也清清楚楚地标示着“作者莫邦富,丰豆译”,显然是环球网的编辑在进行排版时做出了违反出版媒体界常识的处理!
其次,作为一篇摘译稿,摘译者显然在许多地方没有读懂原文,犯下错得离谱的错误。有一位读者就毫不客气地指出:“这篇报道(错得离谱叫人)读不下去。”
比如,明明是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工作人员看到笔者出版新书后,以“与日本企业做生意,需要相互理解文化差异”为由头,热心地在北京一家法律事务所举办推介会,成功吸引了许多对与日本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感兴趣的人。而在环球网的翻译报道中,“笔者”的我却成了主语。
・・・・・・
https://cn.nikkei.com/columnviewpoint/tearoom/27153-2017-09-22-02-25-13.html
附:
日媒:吸引企业投资,中日角色已互换
2017-09-15 00:24:00环球时报 莫邦富,丰豆 分享 104参与
日本《钻石周刊》9月14日文章,原题:不响应中国企业的投资热,日本企业正浪费机会 笔者不久前与在某日企工作的中国友人聊天时对他说:“若有中国企业想到日本发展,请务必告诉我。日本某县与我谈过招商引资的话题。”笔者以前在中国经常碰到这种情况,只不过当时是中国地方政府或开发区希望笔者介绍日企赴华投资。现如今,是日本地方政府希望笔者介绍中国企业赴日去投资。笔者首次经历这种事情,让人突然感到时代潮流已在我们身边悄然改变。
令笔者感受最深的是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设立。这是个“鼓励日本企业走出去”的组织。但近年来,该机构已成为全面支援对日投资的机构,积极呼吁国外尤其是中国企业到日本投资——不仅对中国企业展开宣传,还对其在日设点予以支援。一名上海友人在日本设立公司时,在该机构提供的设施内办公近半年。
以往在京沪等地举办的活动,若非特别邀请,该机构负责人不会参加。但最近两年,该机构至少会派驻华办事处的中国职员到场,有时主要负责人会参加。为吸引中企赴日投资,该机构北京办事处经常举办日本经济沙龙,还与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联合举办类似活动。
笔者在不知不觉中也加入到此类营销活动中。例如,笔者在所著新书汉语版出版时,听取了“与日本企业做生意,要相互理解文化差异”的建议,在北京一家法律事务所举办推介会,成功吸引了许多对与日本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感兴趣的人。笔者还熟练运用“微信”等新潮技术呼吁中企到日本投资。
这一主配角转换的状况,令人切身体会到时代的变迁。但反观日本国内,媒体仍在报道中国经济“崩溃”的新闻,如同还在梦中,似乎对如今商业最前线的变化不能理解。(作者莫邦富,丰豆译)
http://oversea.huanqiu.com/article/2017-09/11249033.html

2017-09-22

客观日本 5月号(一)日本文科大臣表彰名单、东京大学将开设新学部
2025-05-02

中国侨联主席万立骏率代表团慰问北海道华侨华人团体
2025-04-30

中国僑聯主席万立駿氏北海道の華僑華人団体を訪問慰問
2025-04-29

客观日本 4月号(四)“日本人对中国的意识调查”结果分析
2025-04-27

第23回目留学生支援自転車譲渡募集
2025-04-22

客观日本 4月号(三)日本留学热凸显中日两国日语外语教育困境
2025-04-18

客观日本 4月号(二)THE日本大学排名2025公布:东京大学不是第一
2025-04-12

北海道中国会杯 第2回日本華僑華人アマチュアゴルフ選手権
2025-04-09

第11回北海道中国会杯ゴルフ大会(留学生支援チャリティー)案内
2025-04-08

客观日本 4月号(一)EV的行驶中无线供电,信号灯前30米路面埋设线圈
2025-04-07

北海道中国会・北海道中国工商会合同お花見のご案内
2025-04-06

王秀德率全华联与日本中华总商会组团考察泉州 擘画合作新篇
2025-04-02

客观日本电子周刊2025年3月号(四)日本33家企业入围2025年度全球创新百强
2025-03-29

2025 九州川井杯高尔夫球赛圆满落幕
2025-03-18